中新网兰州3月12日电 (东升 杨帆)初春时节,西北戈壁依旧寒风凛冽。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盐池湾保护站站长达布西力特和同事们检查完巡护用品,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位于甘肃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东南部,总面积136万公顷,是以白唇鹿、野牦牛、藏原羚等高原珍稀野生动物保护为主的超大型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敦煌、瓜州、玉门、肃北、阿克塞5县市乃至河西地区水源的重要涵养地,更是矿产资源富集地。
“以前,盐池湾盗采沙金人员很多,这不仅严重破坏草场,还污染水源。”在保护站工作了10年的达布西力特坦言,由于过去管理不规范、保护区巡护人力不足、监控设施不齐备,滥采乱挖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河床抬高、草原退化、洪水肆虐等严重生态问题。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修复与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改善。而令达布西力特感触最深的便是,牧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增加,巡护员的工作重点也从“防伐木打猎”变成了“与动物交朋友”。
达布西力特举例说,2017年5月,肃北牧民通知发现野生动物,他赶赴现场,确认这只因天降大雪而奄奄一息的动物便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和同事探讨后,决定将其带回家饲养救助。
图为巡护员高音宝在瞭望塔上观察周边的情况。 东升 摄
“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达布西力特给它起名为“棒布尔”,蒙语译为“虎崽”,在被救助饲养的16个多月里,猞猁学会了蹲在马桶上厕所、玩玩具等技能。
“尽管有许多不舍,但大自然才是它的归宿。”达布西力特告诉记者,2018年9月29日,他和妻子两人将猞猁送到了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野生动物救护站进行野化训养。
达布西力特一行3人巡查至“保护区门户”扎子沟检查站。
“有时能看到野生动物。”在扎子沟检查站已工作一年多时间的叶芳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扎子沟检查站地处偏远,一年四季棉袄、棉裤不离身。而能让她愿意留下的理由便是各种野生动物的身影。
“这是我们的朋友‘小狗’和‘加菲猫’。”在记者采访期间,工作人员高音宝指着不远处的两只狐狸说,2017年,两只狐狸出现在检查站附近,时间不长,两只狐狸便不再害怕工作人员,在站内外来回走动。时常会跟着他们一起巡逻,甚至“共进晚餐”。在高音宝眼中,两只狐狸已成为检查站的一员。
达布西力特一行3人简单休整后,伴随着雪花,继续前行,在巡护过程中,发现了25只到30只的岩羊群。在红外线相机中还发现了白唇鹿、雪豹、盘羊、狐狸、狼等动物的身影。
达布西力特表示,一年365天,寒来暑往,不论刮风下雪,巡护人员都坚守在大山和草原戈壁深处,只想与更多动物“确认眼神”,增加彼此的“沟通交流”。(完)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