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日子在回忆中流淌而过
达智桥胡同有位老木匠
刘仁和的家具图集
◎韩世容
画画郎舍弃画笔
西城达智桥胡同有一位名声在外的老木匠刘仁和,我闻着他的大名去寻访。进入胡同走上百米,看到一家小木工铺,门口摆放着崭新的马扎和一条陈旧的长板凳。刘仁和老师傅正和邻居说笑着,不停地做着手上的木工活。他拉我看长条板凳上刚做好的木箱,“你闻闻,这箱子有味道吗?一点味道都没有,榆木的!绝对生不了虫子!”
刘师傅停下手中的活,和我坐在板凳上晒着太阳。他从出生到现在,一直生活在达智桥胡同,已经64年。刚开始他有些不知从何说起。“小伙子,60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可不就是普通老百姓过日子吗?”刘师傅对我说。
胡同里路过的人总被他身旁的小马扎和榆木箱子吸引,驻足观看,我们的聊天也总断断续续的。其间,他进了屋,拿出一本发黄的本子给我。
刘仁和从屋中拿出来的本子,是他自己画的家具图集,厚厚的一本长方形画册,里面记录着各种样式的家具,还标注着各个家具的制作尺寸和装饰图谱。
他回忆:“我小时候在菜市口小学上学,那时候我是全校画画的前两名。当时少年宫在每个学校选两个孩子去学习,其中就有我。”那时,他总去荣宝斋临摹,在那里看上几眼,画了草稿,回到家再默写成画作。他还参加了陶然亭美术短期训练班,经常画一些英雄人物,有时也画一些真人模特。但是在家人眼中,画画是不能养家糊口的。刘仁和听从家人安排,舍弃了画笔,随父亲学起了木工。
他说自己属于一般的木工,而他父亲则是顶尖的木工,父亲的技术是他技术的五倍,各式各样的家具没有父亲做不了的。起初,他跟着父亲学木工时,心中是抵触的,有不少怨气。可是,他慢慢地对木头产生了兴趣,喜欢看木头的纹理,直到现在看到小木块都不舍得扔。
怨气逐渐消散,16岁的刘仁和开始跟着父亲拉大锯,父亲教他做木工的技术、省力的窍门。而绘画的基础也在做高级木工活时起到了作用。就这样,刘仁和成了一位手巧的小木匠。
刘仁和并没有因为做木工赚到什么钱,基本都是给街坊邻居帮忙,胡同里的人家缺了什么,他便动手做了。从工厂退休后的刘仁和依旧喜欢木工活,能够一星期做出一个木床家具。就在我们聊天时,一位老大爷骑着电动车来找他做一个小茶几,老人从兜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小纸片,上面写着他要做的茶几尺寸。但是,马上要过年了,刘师傅的订单也已经满了,只好请他年后再来。
刘师傅看不上工厂生产出来的家具,“手工榫卯结构更结实,制作要更精准,做出来要符合比例,长了短了都不成。”前不久,国贸有一位意大利老板看中他的木工活,请他去做组合柜,他带了两个徒弟去,结果意大利老板还是给了他最多的工钱,刘仁和说:“我们三个人要给一样的钱啊。”对方回答:“不,给你的钱多,是因为你有好技术。”
房产证被撕了八瓣
太阳向西移动,街上行人不断,胡同里的小风开始吹着。我们从屋外转移到了屋内,我们谈到了他下乡之后回京的那段时光。
1978年,刘仁和从邢台回京,没有户口,也解决不了粮票,更要命的是,达智桥胡同的自家老房子被人撬锁占用了!没有地方住,手里拿着房产证却一无用处。刘仁和妻子回忆,为了要回房子吃了不少的苦,白天去房管所、人民信访、玻璃厂各个地方索要。而晚上没有地方睡,更没有钱住旅馆,只能睡厕所。他们还在虎坊桥澡堂里睡过,澡堂晚上9点结束营业,他们偷偷摸摸进去,早上5点再出来。也去过工厂的楼道,被几个工人架了出去。孩子连续几天着凉,一直腹泻。
街坊邻居看不下去,给这两个老实人出主意,“你们晚上哪儿也不要去,就在你们家睡,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听了邻居的话,他们返回院子。那占了院子的人说:“我们在这里住,你们回来怎么住?你们出去!”刘仁和一家就坐在门口过道,用雨衣盖住孩子,再用一床小薄被子搭在身上过了一夜。
这一夜,孩子哭声不断,占了院子那户人家的孩子正值准备高考阶段,哭声吵得他不得安宁。翌日,那家人不得不去工厂反映情况,这一反映,工厂办公室倒为刘仁和一家做了主,将房子还给了刘仁和一家。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